井岡山——星星之火 終可燎原
民盟長安區第二委員會一支部主委哈米沙、三支部主委李慶芬 發表時間:2015-12-19
我們作為民盟長安區第二委員會一支部、三支部的主委,有幸參與了這次活動。一踏上這片紅土地,就深深地被震動。從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到1930年2月,整整兩年零四月,井岡山本地人犧牲3059名。至1949年,江西省共犧牲25萬人,占全國犧牲人數的1/6;這片紅土地,無疑是烈士鮮血染成的。革命之艱難,犧牲之慘烈,我們怎能不感動。
從南昌出發的路上,六七個小時,由于時間緊迫,我們召開了一次車上的會議,被戲稱為23軍“民盟前委會”。會議由民盟秘書長李立華主持,確定職責。大家熱情高漲,一致推舉民盟副主委崔瑞芳為軍長,并紛紛發言。
民盟副主委崔瑞芳講話:
強調八項規定,加強組織紀律性。
民盟副主委楊鳳虎發言:
經濟創新,信譽保證,全民眾籌。
一中教師哈米沙發言:
愛生活愛工作愛民盟,為社會服務。
新開路小學校長張新棉發言:
小學教育,重在讀書習慣的養成,書店進學校,推廣閱讀運動。
河北師大教授張愛民發言:
發現生活美,平面設計,把藝術生活化,把生活藝術化。
蘇建軍畫家發言:
詠竹詩,中國畫,以詩為魂,以筆為骨,以墨為狀物,詩詞歌賦為一爐。陰陽濃淡,線條多維,內心情感抒發,中國畫是抒情詩,哲學,天人合一,看內涵。感動自己感動他人。節奏美,旋律美,氣韻美,古法用筆。松樹大丈夫,柳樹迎風美人,風格格調,因物相形。隨類賦彩,隨心賦彩。真正畫家半個文人。所以教育要重視文學和美育。
河北省第四醫院口腔科主任陳彥平發言:
愛牙目標70歲20顆牙,全民保健。
河北師大音樂學院張偉教授:
西域琵琶,美的享受。
民盟宣傳處處長劉秋紅發言:
大家學習后要分享心得體會。
車上的會議發言踴躍,氣氛活躍,大家都一致表態:擁護八項規定,接受紅色教育,繼承先烈遺志,愛崗敬業,為民代言,為民盟多做貢獻。
“民盟前委會”成功閉幕。
井岡山——星星之火 終可燎原
開完前委會,在高速上我們繼續前行。高速服務區、停車場、廁所、食堂等很多地方都有紅色文化標志,有的雕塑撲面而來,極其震撼1遠遠的一個隧道,洞口閃閃的八個大字,“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黨旗雕塑巨大,像一把把鋒利的菜刀,拿著菜刀鬧革命啊。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其實井岡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有213.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處1779.4米。我們時間太緊,參觀的主要景區(點)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黃洋界、茨坪革命舊址群、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井毛澤東同志舊居、小井紅軍醫院等地。
“井岡山”原是清朝初年,為避戰亂的人,遷徙到五指峰下一塊小平地安家立寨。由于這里四面環山,地形好像一口井;村前有一條小溪流過,因村莊依山向江建造,于是便有了“井岡山”這個地名, 五指峰也就被稱為“井岡山主峰”。原總理朱镕基曾指著五指峰說這是中國最值錢的山峰。因為它印在了人民幣百元大鈔上。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井岡山博物館讓我們近距離看到很多當年的遺物,細細觀看遺物,使我們更加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井岡山博物館一進去就是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正北的帷幕上有變換色彩的五指峰投影,正門兩邊南墻上刻著毛澤東的兩首詩,《黃洋界》《重上井岡山》。筆力雄健,氣勢恢宏。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通過艱苦實踐,摸索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執行三大任務”的重要制度;制定了人民軍隊必須遵奉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黨史界和軍史界將井岡山精神的主要內容歸納為6句話,即:“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
參觀完井岡山博物館不禁感慨,“四萬菁華付一炬,廿五碧血聚一塔,井岡精神輝日月,薪火傳承耀中華。”我想起毛澤東委員長得知妻子楊開慧犧牲后于一九三零年寒冬寫的詩作:
蝶戀花·向板倉
霞光褪去何凄楚,
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贖,
待到九泉愧謝汝。
無感霜風侵蝕骨,
此生煎熬難與外人吐。
慟聲悲歌催戰鼓,
更起刀槍向敵仇。
誓向敵人討還血債。想想毛澤東主席自從參加了革命,犧牲了自己多少位親人,我們心中充滿了敬畏。
我們隨后來到烈士陵園,先是登上49級臺階,象征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接著是60級臺階,表明它是在建國60周年時重新修建的。陵園松柏環繞,肅穆莊嚴,無數的先烈靜靜地長眠于此,很多年輕人犧牲時都沒有留下姓名…遠處望見山上的紀念碑的塔尖,它像槍尖,像竹劍,象征“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井岡山精神。
陵園里有很多在革命斗爭中犧牲的烈士雕塑,朱德的妻子杜若蘭,因為拒不勸降朱德 ,連肚里的孩子一起犧牲,斗爭之艱辛,境況之慘烈,令人噓唏!朱老總重上井岡山時,特意挖了一棵井岡山的蘭花,紀念之意不言而喻。賀子珍,一位出身在大商戶家庭的永新一枝花 ,因斗爭需要與毛澤東離散,孩子再也沒有機會見面…,女人們為了革命的事業犧牲的更多,不禁令人感慨:“俠女重自珍,愛妻生若蘭,亂世薄紅顏,自古無轉因。”。還有最早犧牲在井岡山的軍事指揮王爾卓,他畢業于黃埔軍校,才華橫溢,有很高的軍事專業素養,為了革命的事業,被叛徒槍殺,犧牲時年僅28歲,還有很多很多在井岡山斗爭中犧牲的年輕戰士,怎不令我們扼腕嘆息!還有兩位,那就是被錯殺的義寇王佐,袁文財,他們在井岡山釣羊打劫,劫富濟貧,講江湖義氣,打遠不打近,劫富不劫貧。毛委員長用巧計殺了他們的死對頭,收編了他們,在大井村扎了根。但隨著地方矛盾和黨內斗爭的激化,留守的紅五軍錯誤地殺掉了袁、王二人,從此丟掉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自此我黨再也未能踏進這片熱土,直到1949年解放。不得不說井岡山人硬氣,得民心者得天下啊。當然我們也由衷欽佩共產黨人敢于糾正錯誤的勇氣。
隨后我們參觀了小井醫院。小井醫院建立于1930年1月 ,2月便被白匪夷為平地,不遠的稻田里長眠著130多位紅軍傷病員和醫生,他們不肯說出主力部隊轉移的方向,被敵人用十幾挺機槍掃射而死,最小的只有六歲,令人感嘆。它的旁邊樹叢里是女院長曾志的墓 ,她當時與襁褓里的兒子生生分離,被擔架抬走,解放后找到兒子,送回井岡山當農民,去世時不開追悼會 ,不許親人進京奔喪 ,不建墓,骨灰撒在井岡山,積蓄都上交了黨費,只給兒子留下一包舊衣服,革命黨人的高風亮節怎不叫人由衷地敬佩!緬懷先烈,繼承遺志,在當今社會是多么重要!
參觀完革命圣地井崗山,我滿含熱淚寫下這些,只為重溫井岡山精神,不忘本 ,繼遺志 ,高標準,嚴要求,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您覺得呢?井岡山血淚的斗爭史,我黨的發展史,足以證明了“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更加證明了星星之火 ,終可燎原!
也以此文,悼念毛澤東主席及革命先烈們!